千年非遗IP马街书会开唱 共赴麦田里的曲艺盛宴
当天上午,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世名,省政协原副主席张广智,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杨发航,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一级巡视员黄群,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分党组书记李俊,省文联党组书记方启雄,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黄东升,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武皓、李明,中国曲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曲协主席范军等领导到现场观摩书会盛况,与艺人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创作情况,鼓励他们继续发扬传统曲艺,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台上展演不停歇,台下艺人展风采。本次书会共有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个节目入选现场展演,到会艺人1915人,共536摊(棚),年龄最大艺人87岁,最小艺人仅6岁。河南坠子、湖北大鼓、陕西快板、四川扬琴、二人转等形式竞相献艺,南腔北调尽展曲艺魅力,使现场观众在河南便可聆听中华大地。放眼望去,数以万计的观众在听书哼曲,宛如开启“万人音乐盛会”,共同唱响这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81岁高龄的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也来到现场,并献唱《岳飞传》,场下叫好连连。“1981年,我首次到访马街书会,便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年,我来书会已不下20次。”刘兰芳说,就像“回娘家”一样。
范军主席深情地表达了对今年马街书会的热爱与感悟。他将马街书会比作河南的麦子,以黄河水浇灌,迎着大风,地当舞台天作棚,老百姓唱着河南的大调曲、三弦书,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歌唱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河洛大鼓、陕北道情、凤阳花鼓、山东琴书等15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青海的花儿、福建的南音2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也参加了今年的马街书会。来自安徽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凤阳花鼓艺术团的演员毛丽芳说,来到马街书会,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基本功、表演能力,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非遗传承的价值。
一名外国“粉丝”从网上了解到宝丰县是曲艺之乡,特地来到马街观看表演。国外友人与朋友一道,津津有味地观看马街书会表演,用相机记录录马街书会盛况,当地市民热情接待,为今年的马街书会增添了一抹“国际范儿”。
人群中,70岁的李胜付听得如痴似醉,“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能听万卷书。赶这趟会,值了!当地人说,‘到了十三才是年’,这话真是不假。”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民间曲艺大会,宝丰马街书会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前不久,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马街书会作为“年市、社火、庙会、灯会”等庆祝活动的特色举办地,进入春节申遗文本。随着申遗成功的步伐,马街书会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2025河南春晚,歌手周深带来的《麦田里的摇滚》以麦田为舞台,老曲艺人的三弦、坠子等器乐与摇滚音乐融合碰撞,再一次擦亮“马街书会”这一超级IP。为将历史悠久的马街书会传承下去,当地申报设立“国家级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办曲艺培训学校,并为前来亮书的民间艺人提供补助。如今,马街书会已实现常态化展演。
文字、编辑 | 金 哲
图片 | 河南日报、顶端新闻、宝丰融媒
初审 | 西振岩
复审 | 张笑雨
终审 | 胡善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