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省文联、共青团河南省委主办,省作协承办的河南省第七次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郑州开幕。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玉国,省文联名誉主席、省作协主席邵丽,省文联党组书记方启雄,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庆邦,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秦倩,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常利伟,省作协副主席、秘书长南飞雁,以及来自河南各地的135名青年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代表参会。大会由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武皓主持。黄玉国部长在讲话中强调,近年来,全省作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植根丰沛厚重的中原文化沃土和河南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笔耕不辍,守正创新,创作出大量体现中原特色、中原气派的优秀作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对于进一步促进我省文学事业的发展以及支持青年作家的成长,黄玉国部长指出要为青年作家的成长搭建平台,建立常态化扶持机制,为青年作家提供更多更好展示才华的机会,鼓励青年作家深入生活。同时加强文学批评的作用,对青年作家的作品进行深度的梳理、总结和引导,提升河南青年作家作品在全国的影响力。尤其要注重新文艺群体的发掘和培养,为新兴业态的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学习发展机会。方启雄书记在致辞中强调,青年是全社会最积极、最有生机、最富创造性的力量,青年是事业的未来。此次“青创会”在省文联第九次文代会之后召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河南文学既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河南文脉的绵延传承,需要今天的青年作家在这条文脉上续写属于自己的深刻与高度,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需要广大青年作家以青年人特有的朝气和锐气大胆破题,以青年人特有的闯劲和毅力勇于追求、不懈探索。秦倩书记在讲话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指引和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科学指南。秦倩肯定了我省青年作家们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并指出他们是推动河南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她寄语青年作家们要坚守文学品质,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努力攀登新时代文学创作的新高峰。“南飞雁、陈宏伟、李清源、郑在欢、王苏辛、李知展、智啊威……这些青年作家的创作深得中原文化的滋养,他们的作品辐射全国,为河南青年作家群体赢得良好的赞誉。”“青创会”是一次全面展示我省青年作家创作成就,检阅青年作家创作队伍的盛会。邵丽主席在工作报告中提到,本次青创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全面总结近五年来河南青年文学创作的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五年青年创作和青年作家培养工作,进一步推动河南青年文学人才成长,促进河南青年文学创作跨上新台阶。此外,邵丽主席特别指出,目前河南省已涌现出一批充满活力、思想开放且起点较高的年轻作家群体,这些作家展现了强烈的艺术自觉性和创新意识,在多种文学体裁上均有建树,“青年作家发展态势良好,未来可期”。文学,既需要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也离不开传承的深厚与积淀。大会现场,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庆邦为青年作家授课,分享他的创作经验、人生心得。刘庆邦回忆起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讲述了当时处女作刊发于《郑州文艺》,而后一系列小说又发表在《奔流》《莽原》的情景,“河南培养了我,我对河南的刊物满怀感恩之心。”“在我看来,创作实则是一场心灵的慈善事业,它要求作者本身具备善良与正直,因为一个恶人,其内心无法孕育出真正触动人心的作品,自然也无法成为一位真正的作家。”刘庆邦认为文学作品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劝善的桥梁,它们如春风化雨,悄然改善着人心。关于写作,刘庆邦以六条格言进行了总结分享,他认为写作需要善良的天性、高尚的道德、高贵的心灵、悲悯的情怀、坚强的意志,而善良的天性则是第一位。作品怀揣悲悯情怀,以心换心,方能触动人心。“我深知,许多作家并一定是才华不济,而是输在了意志力上。最后提醒年轻的作家朋友,要意识到自己的意志力,战胜自己的意志力,拥有坚强的意志力,我们的创作才能够走远。”作家前辈对新一代青年作家抱有殷殷希望。当接力棒移交,他们又该如何?麦苏、智啊威、郑在欢、王清海、陈霖东、李知展作为青年作家代表依次发言。“我希望能够继续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深入挖掘社会中的真实故事和人性光辉。”青年作家麦苏细细盘点了自己从事网络文学创作的十九年间所取得的文学成果,并以作品《陶三圆的春夏秋冬》为例,讲述了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作品的构思和创作心得。她认为,“只有真正理解生活,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温度的作品。”在北京生活的驻马店籍90后作家郑在欢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与家乡河南之间的紧密联系。尽管他在外生活的时间已经超过在家乡度过的时间,但“河南人”的身份始终是其内心深处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每一次回到河南,不管去哪个地方,我都是怀着一种回家的心情。”作为一个从农村成长起来的孩子,郑在欢通过写作重新审视过往,并引用彼得·汉德克“或许今后,我会更详细地去写作这一切”这句话来表达他对未来更加深入地探索和书写生活的期待。“写了十五年,就像一场漫长的暗恋,不再那么一腔孤勇和躁动,站在36岁的分界上回顾和探望,仍然觉得,文学,是我的信仰,是我生命里的光。”青年作家李知展分享了自己十五年来的写作经历和对文学的感悟。他认为,“作家”不应是一份职业、一个称谓,更多的是一种道义和责任。在发言中,李知展希望为年轻作家提供更多平台和支持,以促进河南文学的发展。同时,他认为写作者应专注于文本本身,虚怀若谷,努力打磨作品,以不负时代和文学。下午,围绕文学创作的现状、挑战、机遇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各组讨论中,既有对文学传统与创新的深刻思考,也有对当代社会变迁与文学关系的前瞻性分析;既有对个人创作经历的分享,也有对文学生态建设的共同探讨。《中原文学》杂志执行主编李纲作为分组代表发言时明确了在文学创作和工作中,要树立“向新而行、向阳而行”的目标,珍惜当前的学习条件,向良师益友学习,更要躬身践行。武皓主席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时强调,通过此次大会,与会作家们不仅展示了自我,也把来自十八地市文学界的新变化新气象、把各种业态的文学新风采带到了会场上,展现出了朝气蓬勃、青春激扬的精神面貌。希望青年才俊们能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再创佳绩,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