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以戏育人 向美而歌 | 省文联举办第三期“文艺讲堂”活动

发布时间:2025-01-05 来源:河南文艺网 人气:2167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1月2日,省文联举办第三期“文艺讲堂”活动。省文联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原厅长、党组书记杨盛道应邀担任本期主讲嘉宾,带来了《发现河南之美—漫谈<老家河南>系列豫剧戏歌》主题讲座。党组书记方启雄出席。党组成员、副主席武皓主持讲座。省文联系统百余名干部职工到场聆听。


640.jpeg

杨盛道围绕“豫剧戏歌”的起源与发展、“老家河南”系列戏歌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及鉴赏等方面展开讲解。他用“三个需要”阐述了“老家河南”系列戏歌的创作背景: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的需要,通过戏歌形式展现新时代党中央对河南的期望;二是展示河南形象的需要,将河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融入戏歌中,让更多人了解河南;三是增强河南人自信的需要,通过戏歌反映河南改革发展和巨大变化,畅想河南的美好未来。他深情地讲到,创作系列豫剧戏歌,就是想把新时代河南风貌唱出来,让河南人自信起来、昂扬起来,把对家乡的热爱转化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无穷力量。

本次讲座邀请到贾文龙、杨红霞、刘艳丽、马彪、宋长流、康莎莎等嘉宾现场助演,形式独特新颖,讲与演相互呼应,唱和奏穿插进行,艺术家的倾情演绎,将现场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精彩的讲座和精湛的表演给文联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艺术思政课。大家纷纷表示,本次讲座给予的最大启迪是向豫剧戏歌人学习。学习他们“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责任担当,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赤诚书写现代化河南建设实践,发挥文艺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学习他们“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为民情怀,深入生活,扎根基层,从人民呼声、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中提炼出传承发展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在守正创新中创作出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优秀文艺作品;学习他们“孜孜不倦、前行不缀”的专业素养,不断夯实文字功底、文艺功力,充实文艺常识、知识和学识储备,努力做到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为全省文艺文联事业高质量发展出力献智。



青年干部学习体会



金  哲(省文联办公室)

杨盛道先生对于《老家河南》系列豫剧戏歌创作历程的深入讲解以及现场演员的精彩演绎,让我对“戏歌”这门传统戏曲和流行音乐相结合、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通过“戏歌”进一步体会到我们河南的人文之美、山水之美、发展之美。身为河南人尤其是河南的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感到非常自豪,也更加有底气、有信心为河南文艺事业增光添彩。


原紫娟(省戏剧家协会)

杨盛道先生剖析了戏歌的起源与发展脉络,阐述了“老家河南”系列戏歌诞生的三大背景需求,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豫剧戏歌的大门。讲座最后,通过展示《放歌河南》《老家河南》《出彩河南》等系列豫剧戏歌作品,带领我们走进一个韵味与情感的戏歌世界。这是一次文化的沐浴、精神的洗礼,使我对大美河南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强了我对河南文化强大的自豪感。


赵  地(省音乐家协会)

本次文艺讲堂以专家授课加演员演唱的形式,着实让人耳目一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秀的文艺作品,离不开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因为中原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清水秀,才产生了如《老家河南》这样一批反应中原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优秀戏歌作品。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是“人民至上”,戏歌创作的根本动力在于传播大美中原形象、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作品被广泛传唱,也更加坚定了文艺创作者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歌唱的信心和决心。


杨  阳(省文学院)

“老家河南”系列豫剧戏歌内涵深厚,创作背景凸显其时代担当。戏歌融戏曲与流行之长,古韵同新声交织,既守戏曲精华,又合现代审美,借流行之通俗,破传播壁垒,是河南传统文化创新的佳例。这次讲座不仅深化了我对豫剧戏歌的认知,更启迪我思考今后文艺批评之路:剖析传统与现代融合妙处,关注创作背景折射的时代诉求,评判文艺是否兼具传承与创新亦将成为未来批评的新方向。



来源 | 省文联人事处

摄影|黄小一

编辑、初审 | 西振岩

复审 | 肖一帆

终审 | 胡善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