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走进河南兰考

发布时间:2015-03-09 来源:河南文艺网 人气:1343

传唱焦裕禄精神的生动实践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
慰问演出活动走进河南兰考


慰问演出现场

  中原大地,寒风凛冽。一排排一列列的泡桐像携手抵御风沙的卫士,在这里随处可见。河南兰考,这个紧靠黄河、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豫东老城,这几天格外热闹。1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文联、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国音协主办,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河南省文联、河南省音协承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在这里举行。
 
  兰考地处河南省东部,现有大约83万人口,曾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生前奋斗的地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1962年,焦裕禄被调到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兰考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与全县干部群众一起,筑台田,种泡桐,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他身患肝癌,依然强忍剧痛,坚持工作,改变了兰考的面貌。1964年,焦裕禄因病逝世,“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的事迹以及焦裕禄精神随后传遍大江南北。习近平总书记1990年在福建工作时曾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表达了对党的好干部的追慕敬仰之情——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在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郭运德的带领下,艺术家们先后来到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表城关乡盆窑村,向父老乡亲们献上了两台包含戏剧、音乐、曲艺、舞蹈、杂技等丰富艺术形式的精彩文艺演出。其间,艺术家们还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瞻仰、缅怀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感受、学习了科学求真、迎难而上的焦裕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国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受鼓舞。艺术家们纷纷表示,此次到兰考的慰问演出活动,就是一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具体实践,就是一次学习焦裕禄精神、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好机会。
 
  裕禄小学:可贵的驻守文艺志愿者
 
  1月27日上午,赵实、左中一、郭运德一行在演出开始前早早来到焦裕禄纪念园,向焦裕禄烈士墓敬献了花篮,并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重温、学习焦裕禄的奋斗历程。随后,他们又驱车来到兰考县裕禄小学,看望了在这里支教的文艺志愿者。
 
  兰考县裕禄小学成立于1994年,是一所以焦裕禄名字命名的公办小学。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生1400多人,专职教师57名。校长刘六介绍,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资助下,学校目前各项设施功能较为齐全,拥有了音乐室、劳技室、乒乓球室、形体室、图书阅览室、自然实验室、电子备课间和多媒体教室等,更迎来了美术、书法、音乐等艺术门类的支教志愿者。
 
  在志愿者的宿舍,赵实和志愿者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勉励他们继承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再接再厉,艰苦奋斗,为文艺和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在裕禄小学,共有十余位文艺志愿者,他们在这里支教,短的已有半年,长的已达一年之久。
 
  文艺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虽然条件艰苦,但支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是走正、走好未来人生道路的宝贵财富,将倍加珍惜和努力。志愿者李言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音乐系,2014年8月来到裕禄小学支教,主要指导孩子们唱歌,至今已授课260多个课时。她表示,感谢中国文联前来看望,自己将会加倍努力,不辜负期望。
 
  其间,赵实一行还向学校赠送了学习机、文具等,并向志愿者颁发了证书。
 
  焦裕禄纪念园:传唱历久弥新的焦裕禄精神
 
  1月27日下午,首场演出在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举行。一辆流动舞台车,变形金刚似的架开成了舞台,“我们的中国梦”的舞台背幕鲜明热烈,显得简朴又隆重。纪念园广场里人头攒动,人们早早就来到了这里,等候开场演出;也以这样的独特方式,缅怀为兰考鞠躬尽瘁、作出巨大贡献的老书记焦裕禄,重温焦裕禄精神。
 
  左中一在演出前的致辞中表示,焦裕禄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希望参加慰问演出的全体同志倍加珍惜这次难得机会,深入体验生活,虚心学习焦裕禄精神,从中汲取生活营养、捕捉艺术灵感、塑造崭新形象,更加自觉地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更加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繁荣。
 
  演出在舞蹈《鼓舞声声》中拉开帷幕。热闹的场面,鲜艳的红绸,赞颂着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演出正能量满满。其中既有表现中国梦主题的歌曲《梦想星光》,也有表现焦裕禄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的豫剧《焦裕禄》选段《百姓歌》、豫剧《村官李天成》选段《吃亏歌》,还有艺术家深入生活后新创的歌曲《老焦》《好官是老百姓的福》等。宋祖英、殷秀梅、吕继宏、刘和刚等纷纷登台现场,吴正丹、魏葆华带来的杂技《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惊艳全场,黄华丽、贾文龙、周澎、虞霞、董小涵等的深情演唱引起了热烈的掌声;曹随风、侯林林的相声《为兰考喝彩》风趣幽默,石头、郭辉等带来的街舞《耀舞青春》时尚热烈。一位观众告诉记者,如今兰考的变化很大,但看这么多知名艺术家演出的机会还是很少,今天真的很开心。
 
  演出期间,赵实与中国书协副主席聂成文、中国摄协副主席雍和、画家谭乃麟等艺术家一起,代表主办方向兰考赠送了专门为兰考创作的书画、摄影作品。
 
  盆窑村:改变面貌走上新农村建设快车道
 
  1月28日上午,艺术家们不顾劳顿,冒着呼呼寒风来到了兰考县城关乡盆窑村。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表村,如今早已不是当年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模样。村庄里,泡桐伫立;村庄外,麦苗青青。演出广场四周,是崭新的小洋楼和宽阔平整的街道。人们聚集在舞台前,喜笑颜开,热闹非凡。当看到心仪已久的艺术家登台,他们纷纷鼓掌叫好。
 
  盆窑村曾经是兰考县较为贫困的一个村,全村370多户人,主要从事传统农业。2010年,盆窑村被确立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示范中心村,新村建设工程也破土动工,全村1500多人很快就住上了宽敞、漂亮的新房子。歌唱家刘和刚表示,自己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看到这里新农村建设的喜人成就,真的很高兴。他说:“焦裕禄改变了兰考的面貌,焦裕禄精神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次到兰考来演出,既是一次传承和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宝贵经历,也是一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具体实践,经过这次演出,在今后的歌唱生涯中,我会更加努力地讴歌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弘扬正能量。”
 
  此前,中国音协组织了音乐家车行、戚建波、刘林、李仲党等专门到兰考采风,他们新创的歌曲《好官是老百姓的福》《老焦》也在此次慰问演出中首演。“老百姓的事你牵肠挂肚,一天到晚总是风尘仆仆”“百姓嘴里的老焦,喊得咋那样亲。就像同甘共苦的兄弟,都是一家人。百姓眼里的老焦,看得还那样真。”当歌声在演出现场响起,不少观众禁不住眼含热泪。
 
  演唱《老焦》的歌唱家黄华丽激动不已,专门跳下舞台车与观众互动,她说:“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焦裕禄的怀念和对焦裕禄精神的追求,同时也是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成果,它的歌词作者刘林,自己就是一名反腐战线上的干部,在当下尤其有特殊的意义。”
 
  焦裕禄纪念馆:在感动中接受教育
 
  在匆忙的演出间隙,艺术家们还先后来到了焦裕禄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兰考县城北关原黄河故堤沙丘的焦裕禄烈士墓西侧。展览展出内容为五个部分:“神州赤子”“临危受命”“执政为民”“干部楷模”“今日兰考”。共计版面、照片300余幅,遗物90余件,生动地展示了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艺术家们神情庄重,目含敬仰,一边走一边看,耳边是解说员饱含深情的解说。当看到焦裕禄生前穿过的破衣裳、工工整整亲笔写下的文件,有的人已热泪盈眶。大家表示,除了前来慰问演出,看看现在兰考的新变化,最大的收获就是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让自己深受教育。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将更加积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传承和弘扬焦裕禄的精神。
 
  在1月27日晚举办的书画笔会上,聂成文、谭乃麟、刘洪彪、李一等书画家纷纷挥毫泼墨,或书写“焦桐正气”,或描绘雪域风情。画家谭乃麟告诉记者,像他这个年龄的一代人,都受到了焦裕禄精神的深刻影响,在内心里对焦裕禄充满了敬仰,因此给他画了像。他说:“这幅画着色非常淡,有一种老照片的感觉,能够给人一种严肃、庄重和怀念的感觉,希望能够借此表达我对焦裕禄的缅怀之情。”他还专门创作了一幅画作,送给了兰考县裕禄小学。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以及韩新安、刘尚军、吴长忠、杨杰、李培隽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转自《中国艺术报》 作者:郑荣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