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协会简介JIANJIE

  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前身是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河南省分会,30年来,河南民间文艺已经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从学科建设到全省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普查编纂出版,从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启动到民间文化之乡的原产地保护,从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命名到民间文化产业的研究开发,这一切,无不彰显出中原民间文艺的巨大魅力。
 

三套集成,铸就中国民间文学万里长城

 
  1984年5月28日,由文化部、国家民委和民研会共同签发了《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我国文化史上史无前例的,规模最大、普查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成果最显著的一项伟大工程开始了。
 
  全省民间文艺工作者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完成了普查、收集、整理和资料卷本的编印工作。
 

留住根脉,启动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2003年,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成功启动,计划用10年时间对行将消失的民间文化进行保护性抢救。2005年6月召开的“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全省统一部署了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县卷编纂”、“河南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命名”和“河南十大民俗经典申报命名”、“河南老字号普查申报认定”、“河南民居民间建筑普查编纂出版”为内容的“五项专项”工作。12月份又召开了“河南省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县卷编纂”及“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申报”两次专项会议,制定了故事卷编纂体例和传承人申报实施细则,有力地保证了重点项目的实施和整体工作的开展。2004年至2005年开展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的全省性普查,完成了10余万字的文稿,拍摄图片2500余幅,摄制专题片120分钟,于2006年1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所配电视片《朱仙镇木版年画》获2005年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编纂出版了《中国剪纸全集·豫西卷》。30万字的《中原民间文化资源与河南文化强省建设》研究课题和70余万字的《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于2008年出版发行。
 
  由河南省委宣传部与河南省文联联合发出《决定》,命名76位民间艺术家为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经我省推荐,其中28人入选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其数量为全国之最。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县卷)编纂工作全面展开,效果显著。目前,全省118个县(市)已完成编纂任务。同时经各地申报,专家评审,评选出河南民俗经典15项,河南“老字号”116家,河南古代暨近代民居民间建筑86处,已向社会公布。2008年,在全省启动了“河南民间美术遗产普查”、“河南古村落抢救性普查”及“《中国民俗志·河南县卷》编纂出版”等三个新的专项。目前,“三个专项”工作顺利完成。
 
  自2003年6月以来,我们推动和促成中国民协组织专家组多次来我省考察,先后命名开封县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周口市为“中国三皇故都文化之乡”、许昌市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等共计20余家,数量为全国之首。
 

民间工艺美术

 
  1999年9月,在郑举办“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10月举办了“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河南工艺美术获奖作品展”。多次组织工艺美术家参加中国文联、民协主办的工艺美术博览会荣获山花奖、协会获优秀组织工作奖。还组织艺术家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河南艺术。
 

民间表演艺术

 
  1999年8月,成功地举办了“迎接新世纪华夏舞龙大赛·河南省预选赛”。同年12月,组织8支舞龙代表队赴京参加了“中华舞龙大赛”及在天安门广场举办的“迎澳门回归大型联欢晚会”。2000年以来成功举办了两届规模宏大的“河南省民间艺术节”。随着民协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宽,民协还用一年多的时间,组织操作了以反映中原民俗为主体,融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名胜古迹为一炉的大型系列电视专题片《中原风情漫话》的拍摄播放工程,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岁月在河南省民协这棵高大的树木上留下清晰的年轮,标志着她的成熟和自信,记载着全体会员多年灌溉耕耘的辛勤。23年的日日夜夜,为了河南民间文艺这一神圣的事业,多少人奔走呼号,华发早生;多少人孜孜以求,伏案笔耕。如今,改革开放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带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无限憧憬的季节,我们的协会正面临着一个充满创造和更新的阶段。在新的世纪,我们的工作理应有新的开拓和进取,我们的组织理应有进一步的健全与发展。我们要继续强化自己与时代同步,与民族振兴共命运的崇高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民间文艺事业做出新的更大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