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王根柱:一位农民老作家的初心与使命

发布时间:2019-09-18 来源:河南文艺网 人气:1736
  他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开过荒,治过沙,养过蜂,裤管沾满泥土,终日在田间劳作。
  
  他又不是普通的农民,上世纪50年代就以电影《钢珠飞车》《康庄大道》剧本享誉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他就是王根柱老人,一位普通又不普通的农民作家,第五届“长征人物奖”与第六届“长征文艺奖”获得者。
  
  “深深扎根于土地,一生农耕又笔耕。虽至耄耋之年,但他依然亲躬稼穑,始终保持农民作家的初心和本色。他怀着对土地的挚爱,用质朴而隽永的文字,播撒金黄的‘麦种’。他是泥土里的‘金疙瘩’,将时代深蕴的魅力与光芒凝聚笔端,化作浸润于原野的芬芳。”
  
  这是第五届“长征人物奖”评委会授予王根柱的颁奖辞。在他70年的文艺长征之路上,双脚沾满泥巴,笔端饱蘸露珠,不断涌出“浸润于原野芬芳”的作品:
  
  1951年,他17岁时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处女作诗歌《黑三娃》。1955年,由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其与从维熙作品合集《新亲戚》,集子中收录了两篇小说《南瓜王》与《新亲戚》。1956年,再由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张老泉》,收录了《小麦孕穗的时候》《张老泉》和《急救》。1958年,由东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荒沙滩上的花朵》,收录了《荒沙滩上的花朵》和《雪夜》。1958年再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坠子书《李桂兰打擂》;在《电影文学》创刊号上发表电影文学剧本《钢珠飞车》。195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县长拾粪》,该作品集收录了《县长拾粪》《蜜蜂的故事》《二奶奶成了土专家》《拖拉机开来的时候》《“火车头”坐拖车》《比武会上》《技术员李清连》《荒沙滩上的金银庄》《“红领巾第一号”》。1958年和1959年,创作发表电影文学剧本《钢珠飞车》《康庄大道》,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上映。上世纪80、90年代,完成多幕话剧《红缨传》及80万字的电视剧本《白金年华》。2016年创作发表电影文学剧本《花木兰正传》,另一部反映东方火文明起源的电影剧本《人间火祖》正在创作修改中……
  
  他身上有讲不完的故事,有着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经历和烙印;他笔下有写不完的文章,而且始终保持作品的鲜活和接地气;他心中有说不完的情怀,一个做了足足70年的中国梦,让他在重症监护室深度昏迷时,口中依然念念有词,依稀的意识中仍在创作。
  
  早在五十年代,王根柱就完全有机会去当干部,可生性淡泊的他,像是庄稼,在田野里自在拔节、生长;像是飞鸟,喜欢在山间自在歌唱、飞翔。
  
  他是一个有灵魂的人。老人一句话常挂在嘴上:“一个作家要一沉到底,才能给读者奉献出接地气的好作品。”小说《县长拾粪》之所以穿越大半个世纪,在十九大之后再次被《解放军报》刊登,发现者《解放军报》编辑曹慧民在导读《根脉》一文中说:“再三捧读十九大报告,真理的光芒,照亮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让古稀老人讲述的这个故事获得了生命。”
  
  他也是一个有高尚情怀的人。他心怀感恩:“以前的日子太苦了,没有党的领导,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我真切感受到这个时代的伟大,打心眼里想为这个时代歌唱。”他矢志不渝:“我的夕阳里有一缕飞霞,那就是老八路‘革命人永远年轻’的奋进精神。”他信念坚定:“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是习总书记的一段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今年八十有五,眼不花,耳不聋,接力棒在手,还要在文艺创作中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像战士一样冲锋。”
  
  今年,耄耋老人拿起纸和笔,一笔一画地写了申请书。但觉得还不够庄重,一份入党申请书,他写了三遍。
  
  老人说:“入党是我多年的心愿。年轻时家庭太过贫苦,要靠长年出门在外放蜂才能维持生活,又担心自己不符合入党条件,也就失去了入党的机会。后来生活好了,我年纪又大了,又害怕再入党会给组织增添麻烦、成为累赘。现在我就想着申请入党。”
  
  老人还说:“我还有一些想说的话没有写上,等再写一遍再递交给党组织。”
  
  多么可爱的老人啊,向王根柱老人致敬,祝老人心想事成!
  
  (文:商丘市文联  张佳海,编辑: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