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郭景涵

郭景涵艺术简历1986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同年完成华南工学院建筑学设计课程,1995年完成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和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俄罗斯专家库巴索夫雕塑高级研究班现为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当代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和省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美协理事国家《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 国家级及国际性展览:2013年 广州美术学院60周年作品展广州2011年在此出发…

详细介绍

艺术简历

1986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  同年完成华南工学院建筑学设计课程  
1995年完成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和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俄罗斯专家库巴索夫雕塑高级研究班”    
现为中国雕塑学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河南省当代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和省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河南省美协理事   国家《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

 

国家级及国际性展览:
2013年  广州美术学院60周年作品展                                           广州                                                  
2011年  “在此出发”中原国际当代艺术展          郑州
2010年第二届中韩现代雕塑展                       北京
2009年  “中国动力”——2009国际雕塑年鉴展 (全国巡展)    北京等
2008年“中国姿态”——首届中国雕塑大展(全国巡展)   北京等
2007年  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国际城市雕塑方案设计“佳作奖”      
2007年“约定”中韩当代艺术展                             北京 
2007年“雕塑与城市的对话”——迎世博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                   上海
2007年“我雕故我在”——全国职业雕塑家作品展                 成都
2007年  “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家提名展       北京
2005年“黄天厚土” 全国雕塑大展                北京中华世纪坛
1997年第四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                                  上海
1997年  愚自乐园国际雕塑展                                      桂林
1996年中国天津96TEDA国际雕刻艺术大赛“创造奖”                    天津
1994年  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4年  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1992年  纪念《讲话》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主要公共艺术作品:
2008年郑州市交通局《交友四海》《通达天下》(白铜铸造)
2005年  巨幅汉白玉浮雕作品《高弦听玉》和《长河映日》    河南省委三所会议中心大堂
2003年  《河南省首届摄影艺术金像奖》专用奖杯(雕塑作品)   河南省文联省摄影家协会等主办
2002年河南省文学院主题浮雕作品《月是故乡明》 (铸铜)        河南省文学院
1999年  《河南省优秀图书奖》专用奖杯(雕塑作品)                 河南省新闻出版局等主办
1999年  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中心广场雕塑《爝火》(铸铜,合作)                                
1997年桂林“愚自乐园”装置雕塑《时间》                                     
1996年  实施广场巨型装置行为作品《冰·96中原》(合作)                 郑州二七广场
1996年  中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雕作品《大胸像》(汉白玉)
1994年  南阳医圣祠城雕作品《扁鹊像》
199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体育舞蹈锦标赛》专用奖杯(雕塑作品)     国家体委等主办
1994年  《河南省十大新闻人物》专用奖杯(雕塑作品)            河南省委宣传部等主办
1993年  河南宝丰县政府广场城雕作品《太阳鸟》(不锈钢)
1992年  《河南省首届“斑马杯”演唱大赛》专用奖杯(雕塑作品)       河南电视台等主办

著名批评家关于郭景涵作品的评论:

1、孙振华关于《汶川时间》:郭景涵的作品《汶川时间》,它是一个数字化的设置,这种用数字来表达的残破钟表的感觉,是对我们全社会共同苦难记忆的留存。表现出了艺术家对社会的关注,对于灾难的关注,具有很深厚的人文情怀。
(摘自孙振华博士的《中国当代雕塑1976-2010》)
 
2、殷双喜关于《冰·96中原》:“1996年冬,在河南郑州天然商厦的开业仪式上,王晋、郭景涵等人完成了《冰96中原》装置活动,这个作品是将许多商品冻在一面长30米、高2.5米的冰墙中,开业时任由观众掘取,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哄抢,观众在无意中参与了作品的创作,呈现了商业化时代人们道德价值观的变迁。”
(摘自2002年殷双喜博士的《边缘状态与文化关注: 90年代的装置艺术及实验性雕塑的创作和展览》)
 
3、高岭关于《冰·96中原》:“1996年1月28日实施于河南郑州二七广场对面郑州天然商厦门口的行为装置《1996中原·冰》,是王晋、郭景涵、姜波共同完成的最富有争议性、最富有参与性的作品。假借天然商厦火后重新开业的庆典活动而搞的这个行为装置,为一道高2.5米、厚1米,长30米的冰墙,千余件时髦的商品(BP机、手机、金戒指、手表、香水、口红、电视机等等)与1年前失火时的现场图片,被冷冻在约600块冰砖之中。开业典礼刚结束,上万名郑州市民便包围了冰墙,从试探性地动手拿商品,到掏出随身携带的各种可以凿冰的工具,连探带凿,把冰冻可见的物如获至宝地哄抢而走,隐喻商战火爆形势的审慎理性(冰),被潜藏在众人心中的浮躁的非理性物欲所湮没,而这正是依循着艺术家的预先设计发展的,说明艺术家们对人性在今日商业化和社会中的状况的敏感和担忧。这个活动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文化艺术与商业促销原本是可以相互结合的,关键看艺术家在商业机制的活动中,如何明确活动的价值和可能发生的走向。这件作品成为郑州家喻户晓的事件,也成为当时国内不少报纸刊物争相报道的对象。《南方周末》报、《时代摄影报》、《服装时报》、《北京青年报》等迅速做出的反应,并由此展开了涉及商业竞争、艺术创作、道德价值、行为准则等一系列的热烈讨论,使这件作品成功地扮演了切入社会、提出问题的文化角色,成功地将艺术观念与社会活动规范结合起来、又不失艺术发生的偶发性、不确定性的一个范例。 ”
(摘自2001年高岭的《中国当代行为艺术考察报告》)
 
4、栗宪庭关于郭景涵系列装置雕塑:“郭景涵的《置换》系列,是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影响的“大器”,通过现代廉价材质模仿出来之后,显得有些滑稽的感觉,其实,我们如今到处可见的时尚景观――欧陆风情的楼盘,甚至现代城市景观等等,其花哨和俗气的程度,无疑类似郭景涵那种对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置换”感觉。”
(摘自2006年  栗宪庭先生的《怎么样“看懂”当代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