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梁越

梁越 男 汉族 1962年8月生,河南南阳人。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作品曾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展》,全国第七届、第九届美术作品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叙事中国2009第四届成都双年展》等。1999年被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中国八、九十年代优秀版画家称号并获鲁迅版画奖。作品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素描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当代艺术委员…

详细介绍

        梁越  男  汉族  1962年8月生,河南南阳人。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作品曾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展》,全国第七届、第九届美术作品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叙事中国——2009第四届成都双年展》等。1999年被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中国八、九十年代优秀版画家”称号并获鲁迅版画奖。作品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素描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当代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河南省书画院一级美术师。

各界评价:

      1987年梁越创作了《城市系列》,显然梁的作品也受过劳生柏的影响,但却不像当时波普热那种达达味道,平静而旁观式的城市风景混杂地被叠印在一个平面里,使其更切近波普的语言规则,这在当时中国现代艺术界中是绝少的例子。
     《城市系列》从嘈杂的城市中抽离出一些最能说明问题的公共符号:高楼大厦,有塔吊的建筑工地,流动拥挤的人群,木然表情的人物肖像,尤其是不断出现在画面各个局部的交通标志等。并且他采用丝网印制,十分适合把这些符号叠印、混置于一个平面里,他不强调空间的进深,同时也消除了时间的因素,嘈杂、各种景象的城市印象成为作者脑海里的似集成电路块的思维平面,即把时间流程中产生的印象,放在没有时间性的符号化的平面中,感情也被淡化了,乃至照相胶片的画幅使用,色彩像负片效果的单纯,都仿佛把城市变成一个没有表情的客观物,一个人们不得不面对的异己于人的客观物。城市是人的造物,但又成为人的束缚物,人们不得不按照城市规则,如遵守交通规则那样去投入冷酷的规则世界。因此,1989年梁越的《城市系列》参加首届现代艺术展时,便显出了作品语言的完整与成熟。
                                                ——栗宪庭

  

      2008年,我在北京墙美术馆策划了梁越的《放心》展终于让我成为一个为拍得不好的摄影作品做展览的策展人了。不过正像我一再说明的,梁越的作品已经超出了传统的摄影美学,它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社会图像,所以我当时就取展题为“放心广告——梁越的公共图像”以作提示。对梁越的《放心》作品不屑一顾的人不是说他拍得不好,就说是拍得太简单。说梁越的《放心》拍得不好是因为摄影有一种“如画”的传统,认为像绘画才有艺术性,光和影、典型的环境与典型的人物,但其实已经是过去式的摄影,因为绘画到了现代都已经平面化,无中心,到当代都已经是挪用和拼贴图像,摄影还停留在传统的绘画要求上而不打开自己的思路。还有一种贬低梁越的放心作品的腔调,就是说,这种作品大家都会做,只是不做而已,这是典型的中国人的毛病,自己没有做,等别人做了就说风凉话,梁越从2001年发现一家挂着荣获放心店的奖牌的店开始收集“放心”的广告,这本身包含了梁越的敏锐观察。发现不经意的东西,远比跟着重大事件走有难度,汶川大地震不需要发现,它自己就在,而梁越的“放心”需要发现,等社会上出现了这么多“放心”之下的不放心,如梁越“放心广告——梁越的公共图像”展览的那一年,问题奶粉事件让人们认识到放心广告下的危险。人们在艺术问题上容易只懂教条不懂艺术,尤其是一些艺术专业的从业者,一件作品的好与不好对他们而言都要有艺术史告诉过的标准,而当艺术已经转向图像与意义之后,梁越的《放心》就因它的粗糙、没有艺术性而受贬低。永恒的美,当然曾经是艺术的标准,但在波德莱尔那里,艺术的永恒性的标准就受到了批判,插图是波德莱尔最信赖的艺术,也是他的评论力推的新方向。而对粗糙的“放心广告”,用摄影加以艺术的精致化会有什么意义?事实上,梁越的《放心》,其摄影过程本身就限制了精致化的实现,因为在“放心店”的现场,梁越无法架着三角架用着大镜头来拍,如果是这样“放心店”的店主马上会冲出来,而最准确的方法只能用一个小的数码相机在不被人注意的情况下抓拍,所以粗糙在这里成为艺术的最好的修辞,可以说,梁越的《放心》的艺术性直接存在于它的粗糙性中。 
                                                ——王南溟

  

      ……我只愿把目光投向那些自发自主,持续作业的艺术家。梁越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的近作《广而告之》是一个系列作品,集电脑艺术、波普——卡通艺术、环境——行为艺术于一身,具有明显的都市文化特点和高超的中国智慧水平。作为观念艺术作品,在世纪之交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并不多见。
      乍一看,梁越使用的艺术手段十分简单,电脑photoshop,制作各种公益广告,如《请随身携带身份证》、《请您安装防盗门》、《请您使用无铅汽油》、《请您使用可降解饭盒》、《请您饮用纯净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请您不要乱扔废旧电池》、《请您使用安全套》、《请您使用验钞器》、《请您爱护树木》、《请您爱护小动物》、《请您按时上班》等等。或者是色彩鲜亮的卡通画,或者是习以为常的公用符号,或者是现成图像的互相对比,生动、活跃、直接、明快,但多看几次,便让人感觉有些异样--异样之一,是谁在"请您……"?答案当然是一个叫梁越的艺术家。这一来他仿佛成为一个自发的社会管理机构的负责人,不断向城市市民发布注意事项,尽管很客气很有礼貌。这种身份置换与假设是靠艺术不断介入当下生活,不断强化自身行为来实现的。
异样之二,是在“请您遵守交通规则”。这一类日常广告中,突然出现《请您安装防盗门》、《请您饮用纯净水》、《请您使用安全套》、《请您使用验钞器》等祈使句时,你会发现这种直言不讳的大白话正在指证什么。于是作品形成从直白到暗示、从外部到内部的语言转化。这些话语愈是出现在商都闹市、愈是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就愈是会强烈地产生出日常中的突兀和熟悉中的陌生。
                                               ——王林

 

      梁越的作品以身份证和防盗门这两种现代社会的常见物象,结构组织他的画面,延续了他前期对于现代城市的描绘与思考。在一个日益开放流动的社会中,身份证日益成为人们一切行为的合法性基础,身份的辨认较之对于人的理解更为重要。而作为人身财产安全的保护的防盗门,却意味着财富的增加日益制约着人身自由和人际交流。这里暗含着对于人类自身追求行动自由和物质财富的反思,最终,梁越以他的“证件系列”和“平安系列”,提示我们反思自己的生存环境,从制度化的生存秩序中,体味到其中所蕴涵的生存尴尬与荒诞。
                                                ——殷双喜

  

      他的《平安系列》基本上以当代中国生存空间中必不可少的物品----防盗门为画面的单纯对象,防盗门在给人提供了一种脆弱的安全感同时也给当代人的心理空间又加上一层栅栏,这正像身份证给人提供了保障和便利外使人产生某种束缚感一样,梁越独特地将身份证上平时不为人所注意的背景网纹提炼出来放大再加以某种变形,这使人们看到这个作品后,无法不重新审视曾自以为很熟悉的个人身份的标志----他同样成为一张网,无所不在﹑无法摆脱,社会正是一张无形的网,它对个人的束缚既表明了你的权力又随时提醒你自由的有限性。
作品从另一个侧面看呈示出了“网”对人的束约与人本能上对“网”的突破。“网”既是一种结实的结构,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脆弱性,“网”的“结”与“破”形成了矛盾,作者的“破”的手段是将其施以局部涂抹和局部变形撕裂;并在此不断提示个人身份的位置,提示的办法是将身份证的文字和照片的各种形态交替显现。从观念的角度来说,梁越的近期作品以显示出了强劲的文化进入感,他已经开始摆脱曾经挥之不去的唯美情结,更为重要的是他以寻找到了一种具有弹性和孳生力的语言方式。
                                                 ——顾丞峰

  

    梁越的作品巧妙地安排了一段人世间悲欢离合的相遇。巧就巧在他省略了一切繁琐的细节过渡,而直接逮住其核心,将一个人无法遭遇的两个时代、两张面孔以及两种心情通过艺术语言的巧妙处理珠联璧合、相敬如宾的整合在了一起。其省略的部分恰恰是启人联想的部分,是必须得靠观众的思维去弥补,去填充的巨大想象空间。这,便是作品的魅力,简明扼要中包含着时间与空间的张力,尤其是他对作品标新立异的命名——相见恨晚。独具匠心,在感叹时间无情无义,过眼云烟的流逝中,又使他的作品在此标题的暗示下获得了某种别开生面的喜剧化效果。
                                                ——杨卫

  

    梁越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在丝网版画上有了不起的成就,参加过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他有着全新的知识框架,在他的思维“电路板”上似乎只焊接沃霍尔、劳森伯、琼斯、波依斯们出产的零部件。他不感兴趣农村题材,二段笔下的诗情画意对他显得“子虚乌有”,中州大地的一草一木拨不动他的心弦。他热衷于都市,热衷于微观。敏感于身边的公共符号,敏感于生存情绪的体验,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体上显示出来的种种模糊的感觉,并力图用符号化的形象将其定格。如他过去的《手套系列》、《钥匙系列》。近年,梁越的目光移至防盗门、身份证、工作证、医疗证……他对人们在文明的建设中,不由自主地、不得不生活在自己制造的“铁笼子”中发出的感叹。在过去,铁窗、铁门是关押犯人的装置,给人以恐怖而森严的感觉。如今,文明在发展,越是文明的地方,铁窗、铁栏杆就越多,为了抗拒防不胜防的偷盗,为了获得内心的一种安全感,心甘情愿地做了铁窗下的“囚徒”,在城里,人们推挤得磨肩接踵,可相互间的内心,隔得多么遥远,真是“人心隔肚皮”的世界。那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文明古风难道一去不复还了吗?我不知道梁越的“网”系列是在歌唱现代交通信息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与快捷,还是对“铁笼子”的压抑提出了抗议?或许都是,“网”系列是中性的,梁越习惯处在中间地带。
                                                ——曹新林

  

      中国河南的艺术家梁越,在2000年创作了一套接近于公益广告牌的图文结合的作品系列。其题目都与个人的不安全感有关,“请您安装防盗门”、“请你使用验钞器”、“请您的机动车安装防盗器”……这些貌似产品推销的粗俗画面的聚合,尤其当它被设想为投放于公共空间的巨幅路牌广告,就不可避免地构成了对于社会的危机密布的控诉。公共场合中的这些过分善意的广告词和画面只是一味地提醒人们生活的凶险和伪善。在最外拓、最蔓延的操作方式下,其实包含着最脆弱、最不堪一击的个体。到处寻求安全,徒劳地向社会寻找“安全产品”——安全来自宣传和广告的承诺,但是,威胁也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广告的模式在这里成了一种反讽。
与梁越相同,赵半荻一直试图把他的图片输送到公共场所,通过准公益广告和准商业操作相结合的模式,赵已经实现了一些计划,诸如把自己和他的熊猫的形象,送进北京的地铁站灯箱和中央电视台广告画面。赵半荻所选择的话题本身就是社会热点,然而作为中介的表达载体是他个人,以及甚至于更有带有个人偏执狂色彩的熊猫的形象——两个反复地表达了自恋,并自我臆想为公众人物的形象。而他最终的现身场所则是公众视野所及的地方:街头、报头和屏幕。他的作用模式是社会——个人——社会。
    相比之下。梁越的作用模式则是从个人切身经验出发,从对个人的劝诱和训导出发,落实在防盗门和验钞机之类非个人性的产品,而其第二人称式的表达又使之占据在公共场所的位置,对着其他的个人发言。他的模式是个人——社会——个人。当然,劝诱和推销是其表面事件,作为艺术品,它们所播散的是关于社会的不安全感深具公众性的潜意识。
                                                  ——邱志杰 

 

    梁越的版画《鱼系列》看似描绘食物链,实际上是隐喻“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社会现实,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欺压搜刮的悲剧。梁越的作品一向具有社会问题意识,《鱼系列》中的鱼,孤独地处于隐藏着暴力的背景当中,暴力除了人的生理力量,更为强大的是社会力量旋风般地卷入。

                                                    ——段君


现在的北京到处都是工地,不是拆了建,就是建了拆,很明显牵连到一些传统文化的留存问题,北京有不错的借口——“新北京,新奥运”,掩盖了在发展中对文明的破坏过程,连本地人也在此时的故乡迷失——不认识北京了,梁越将目光对准了北京那些值得留存的、濒危的老建筑,在老照片上附加新的价值观,增添了新的意思。
                                                    ——兀鹏辉

  

    而我推崇的摄影家与艺术家,其终极目的与意义是“不做摄影家与艺术家”,是回归到一个本原的、身心健康的人!因为搞摄影也好,做艺术也罢,总之先要做人,最后也还是要做人!你首先是一个人,你最终还是一个人,而非摄影家或艺术家,那是毫无意义的称谓!我欣赏梁越及其作品,就因他是少数具有“以文化艺术为武器/做批判现实之事业”的人!艺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用艺术能否给予意识形态、现实社会、时代生活等等以深刻的影响、启示、猛醒!
                                                   ——萧沉

 

      梁越是一位很早就以版画来介入当代艺术的艺术家,梁越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早在80年代中后期。当中国大多数艺术家还不太了解丝网版画时,他已经能够熟练地用它来自由的表达了,长期以来,他一直关注着历史的变迁、城市的发展、人的身份等主题。丝网版画自由的叠加,像一个个回闪的镜头,使我们产生无限的联想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梁越在原创丝网版画中的努力和贡献。他是一个艺术的勇敢实验和探索者,他总是提出新的问题,从来不问结果,甚至不计后果。
                                                  ——沈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