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焦书晖

焦书晖1962年4月出生,河南洛阳人;1986年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现苏州大学);1986-1990年,河南纺专任教研室副主任;1990-1995年,《河南画报》社任美术编辑;1995-2009年,任《大河报》广告部主任,广告中心主任,大河报副总编;现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编辑;本人于1995年以来,历任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任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副会兼秘书长;2005年协助策划的中国第七届水彩画展…

详细介绍
焦书晖1962年4月出生,河南洛阳人;
1986年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现苏州大学);
1986-1990年,河南纺专任教研室副主任;
1990-1995年,《河南画报》社任美术编辑;
1995-2009年,任《大河报》广告部主任,广告中心主任,大河报副总编;
现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编辑;
本人于1995年以来,历任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任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副会
兼秘书长;
2005年协助策划的中国第七届水彩画展在河南举办,并参加作品展;
2005年,作品参加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美术作品展;
协助策划举办了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届省水彩艺委会年展、水彩艺委会提
名展、水彩艺委会写生展,作品均获一等奖;
2000年以来,分别在郑州、洛阳、苏州、义马市等地多次举办父子联展、个人画展;
2014年9月赴台湾参加两岸新闻界书画艺术交流展;
出版有焦书晖“水彩画集”、“彩墨画语”、“古砚新墨”等作品集;
作品先后被河南省美术馆、京西宾馆、升达美术馆及众多艺术机构收藏;
多幅作品参加慈善拍卖活动,并用所获收入捐建了一所小学,捐建了一所学校钢琴室一个。


各界评价:

 
美术家协会主席马国强:
 
书晖是我国水彩画的领军人物之一。这些年他把西画色彩和宣纸上的笔墨结合而成就了他的彩墨画。彩墨画是中国绘画走向现代历程中中西艺术冲突与融合的产物。他在艺术的实践中寻觅中国传统笔墨的审美体验和西画色彩自身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书晖是一位很有才情与学养的画家。他所绘的表现对象很宽。比如他的中国西部题材的彩墨绘画,运用纯度相当高的红、蓝、白色彩表现雪山、荒漠、碧空、寺庙等自然景观,更多呈现出表现主义的用色倾向。在呈现自然界壮美的同时更强调强烈的个人感受,从而折射出个体生命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与感叹。
早年就学于江南姑苏的书晖,笔下一直透露出灵秀江南的意境。他的荷塘、园林景致反映出人在江南地域特有的深刻烙印。秀山丽水、人去楼空的故园,四季更迭的场景,作品中散发出醇厚的人文情怀。他的荷塘秋色极具表现力。大平视的场景,表现出深秋迈冬荷叶对于自然界的抗争,展现出荷的色彩的丰富和旺盛的生命力。他能自由行走于笔墨与色彩之间,在其轻松驾驭形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愉悦心迹跃然纸上。在他近作《老院子》、《梦回南浔》、《月牙泉》等作品中,让人们感受到了他艺术实践的新境界。在这里有色彩的冷暖、画面的节奏、笔墨的叠加与大片的留白。一切全都溶解于画家主观意象之中。各种表现元素在画家情绪化的驾驭之下显得了无痕迹。这属于他个人的视觉模式,让人难以锁定这是何种透视关系,这是个体精神升华后的呈现。
书晖的绘画语言有其独特的熏陶背景。十几年来他行走大江南北,飞越世界各地,认真研摩大师真迹,领略异地风情,绘画时时挂怀于心。对传统艺术资源迷恋有加,他对汉唐艺术尤为痴情。多年来醉心于高古陶瓷与汉唐古砚的关注与研究。在秦砖汉瓦间细心体味古人之精神。汉俑天真烂漫、唐俑雍容大度、敦煌壁画瑰丽色彩传达出的宗教情绪,滋养着他笔下的形与色。当他把这些远古的气息置换在二维空间的画面时,使人们以超越的心态实现对自我的跨越,发现真我的求渡之筏。他以古雅醇厚的色调,平面化的视角在其作品中悄然流露出绚烂之极而又归于平淡的悠然与自信。
彩墨画的探索是近百年来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使命。传统中国画是中国美术现代化的本源,它与西方文化资源进行能量交换,在一次次整合与碰撞中,进行着重组与再生。
书晖的艺术探索是具使命感的。他深入到中西绘画的实践中,对西方现当代艺术观念的洞悉,对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领悟,使其能够以中化西,探寻当代艺术价值判断上的共同性与价值观。体现在其作品上能够解构传统,从而使其作品在当代艺术场景中显得卓尔不群。我看到他的这些作品中有着本土文化的历史依据。
书晖的绘画在带给我们一种独特审美体验的同时,也引领观者进入其绚烂的精神世界。他以自己宽博的视野,虔诚的心态经营着这一方净土。相信独具慧眼的观者也许能够在画家所营造的境界中映照出真实的自我。
 
 
 
中国美协理事,河南省美协副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院长谢冰毅:
 
焦书晖是个受现代美术、现代设计影响的画家。感觉他的绘画作品在语言、形式上有想法,想在宣纸上探索中国水墨和现代绘画的结合,有时像水彩、有时像水粉、有时像国画,既想寻找一种新语言,也尝试在传统语言之中做新的探索。水墨效果、色彩效果、构图的形式感,对传统线条的消解,对大自然的解构,都有新面目。他的画有传统的东西,又游离于传统之外;既有创新,又有中国本土意味,比较大胆,有探索精神,也比较成功。
谢冰毅说,目前在河南美术界做这种探索的人还不多,从历史上看,林风眠、黄永玉、吴冠中等都进行过很可贵的尝试,有些作品也比较成功。受到了他们影响的画家有一些,但目前成功者还较少。李可染曾说:可贵者,胆!创新需要勇气、需要胆量。我感觉,在艺术上,有创新有新意的画家才能留下来,艺术史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个不断探险、不断创新的过程。四平八稳、躲在书斋里闭门造车,这样的作品流传不下去。历朝历代,成功的艺术家都是有探索精神的画家。
谢冰毅认为,焦书晖的绘画目前还不太成熟,太不定型,在这方面想尝试,在其他方面也想尝试。看过他两次画展,这次作品多,表现手法也更丰富,说明他的艺术思想还不太固定。有时候还有徘徊,没有几十年的追求,形不成固定的风格,要假以时日。艺术难在综合概括,不在笔墨技术。齐白石、毕加索走的是概括之路,越提炼越精炼。在艺术探索过程中,还需要在锤炼。画画是很私人的事,一方面要听别人说,一方面要坚持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坚守自己是很难的,也是最可贵的。焦书晖要坚持走自己探索的路,在概括提炼上多下功夫,会有更大的提升。可以放下包袱,强调创新,或强调传统的时候,就已经背上了创新、传统的包袱。艺术家要表现自己最鲜活的东西,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戏曲界讲究以情代声,声情并茂,道理是一样的。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姜竹松教授:
 
焦书晖是我的大学同窗,今天的作品仍然是那样的潇洒、富有才情。尽管公务繁忙,仍笔耕不辍,常有高质量作品问世,可见对艺术的执着和纯情。从他的作品中不仅能深切地感受到中原文化的雄浑之风和江南文化的灵秀之气,也能感受到一种难以找到某种画种分类的独特魅力。这种美也许来自于焦书晖绘画处理中的中国水墨的无彩色系与西洋绘画有彩色系的有机结合,亦或是笔墨挥洒之间透出画家长期的知识积淀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然而,这种美感的体验却是独特的、难以言喻的。
 
 
 
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孙广举:
 
书晖画画,不只是为了休闲,而要有所创造,尤其情系水彩画的创新。以其天赋和勤奋,在基本功上下大工夫:每日临池不辍,以使宣纸上的线条经得起国画大家的法眼检验;借鉴西人水彩的技术,以使色彩运用炉火纯青。这一切的风云际会,珠联璧合,使得书晖的彩墨画作新意盎然;水墨氤氲,线条流畅跌宕,依稀可见汉风唐韵;色彩纯净而丰富,构图独出心裁,似有欧风吹拂;其意境之简明奇丽,可称现时代水墨水彩画难得之大作逸品。一画一世界,一叶一自我,书晖之当行本色,又一境界出也。
晋人有句曰:水怀珠而川媚,石韫玉而山晖。书晖还有一绝:雅好收藏。书晖行事低调,悉心收藏18年,圈外知之者甚少。他眼光独到,不趋热闹,常于灯火阑珊处有所斩获。当世人多醉心于青花瓷、官窑瓷时,他沉浸于不被时人看好的“粗瓷”高古瓷类;当高古瓷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受到广泛追捧时,他悄然转身,另辟路径,去远古陶类中品味历史的醇香。近年收藏淘宝炙手可热,几成人人都是收藏家之势,他跳出三界外,不在热闹中,借机游览博物馆,游走全国重要古玩市场,潜心阅读专业书籍,广见闻,练内功,提升鉴赏能力和审美品味。不经意间,书晖的高古陶瓷收藏品已具相当规模,尤其汉唐砚藏系列更见功力,几令人叹为观止。无眼力与心力之结合,断难把收藏做到这个层次,此书晖又一境界也。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 著名作家郑彦英:
 
河南的彩墨画家不多,焦书晖是其中的佼佼者。展览中的彩墨作品大致可以分成三组,秋荷系列、风景系列和冰山系列,令人欣慰的是,色彩和水墨,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从而产生了冲击力极强的画面效应。
不得不说的是《秋气图》,整个画面是秋荷,大片的成熟和衰败的荷叶铺满了画面,其间是成熟的莲蓬。从画面上,我看到了生命的过程,生命的重量和生命的成就,水彩颜色的透明和水墨的渲染运用得体,中国画中所讲究的笔法,不经意间出现在叶筋上,给了色彩以力,给了叶面以纲。处处留白,却让人不易察觉,因为秋气把画面涨满了。
以中国画分类,《秋气图》应该归类于花鸟,《冰河》应该归类于山水,虽然许多国画与彩墨画有界线不清之惑,但焦书晖的作品,只能是彩墨,只能归类于风景!
色彩,片状的、团状的、条状的、点状的,湿润流畅、晶莹透明、灵活自然、淋漓痛快、韵味无尽。笔墨,笔中有骨,笔中有气,粗细轻重,竖卧正侧,千姿百态。墨的浓淡变化,墨色的活泼、精神、光彩、妙趣,合成生动气韵。看得入神,忘记了画,却看到了画家的意象,这意象是一个中间有心的爱,爱脚下的土地,爱流动的风,爱涌淌的水,爱树爱花爱草,爱整个大自然,爱人!
孔夫子所说的仁,就是爱。这样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渗进了焦书晖的心灵深处,进入了上意识和下意识,为了表达这个意识,他采取了他最为擅长的画法,那就是彩墨。
 
 
大河报首席记者张体义:
 
近来观看焦书晖的彩墨画作品,扑面而来的是阳光灿烂,色彩绚丽,仿佛置身于春光明媚的大自然中享受着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
这样的色彩斑斓,这样的迷人光线,有时竟让人迷惑,还是中国画吗?
是中国画,用的毛笔、宣纸、水墨,当然还有色彩。
焦书晖以前是不这样画的,他以前画的是水彩。
作为河南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水彩水粉画的领军人物之一,水彩是他的专业,画水彩是他的本色。
2010年2月,在商都艺术馆的“焦书晖色彩写生作品展”上,曾集中看过一批他的本行水彩水粉作品。画幅虽小,却内容丰富,农家小屋、场院井台、异域风光、街头小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些作品用色大胆,对比强烈,气韵生动,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业内人士的好评。
 
近年来,焦书晖开始倾心于水墨和水彩东西艺术交融的探索,西画出身的他又拿起毛笔进军“彩墨”。
“彩墨”画不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近百年来受西方绘画影响下的新产物。
说起来,绘画应该和摄影有相通之处,也是色彩与光的艺术。
美国当代著名的美学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说,严格说来,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产生的。这说明我们从两个方面建立视觉差别的系统,一个是亮度,另一个是色彩。
正像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彩色照片更接近我们视网膜映像的真实状态,而黑白照片显然具有更多的理性与抽象的味道。
中国早期的绘画应该是五光十色的,但是唐宋以后,以黑、白为主的水墨画成为中国绘画尤其是文人绘画的主体,水墨画甚至成为了中国画的代名词。这种独特的东方绘画艺术不仅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意趣有关,更与中国独特的哲学意识有关。
中国文化一向分为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以黑白为主的文人画一直受推崇,是因为唐宋以后话语权主要掌握在文人手里,绘画的评论权掌握在文人手里,流传下来的也多是文人绘画。但在民间绘画里,尤其是年画,表现出来的仍然是鲜艳、热烈、华丽。近代海派绘画曾被正统文人画斥之为俗气,就是因为它画得热烈,考虑到了普通市民的欣赏趣味。
近现代以来,由于士大夫阶层的没落、市民社会的崛起,尤其是西方绘画思想的影响,不少画家开始尝试中国绘画的突破或者超越,进而出现了与传统的水墨画有所区别的“彩墨画”。
所谓“彩墨画”就是在视觉上具备了中国水墨画的韵味和厚重感,西方绘画的艳丽色彩和水彩画具有的透明感。在创作思想上,中西兼施,绘画语言的使用也相对自由。
于此同时,传统的中国画的面貌也在发生变化,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适当吸收西画一些艺术手法来丰富传统中国画,这在用色上比较明显。在各种国画展览甚至在一些“标榜”为水墨画大展中,不少作品也是色彩斑斓。画家在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内心情绪、思想的同时,开始更多地照顾到普通观众的审美感受。
焦书晖说,他的彩墨画是在保留传统中国画笔墨特性的基础上,不仅强调色彩,而且强调用光,画面效果追求的是现代人之审美,或者说是西画之审美。
焦书晖的彩墨画不仅在绘画语言的运用上是自由的,在选择的题材上,似乎也在有意无意地规避那种所谓经典意义,而是在现实生活的万千物象中随意抽取,触景成画。这些画既有传统文化的基因,又有现代理念的元素,五彩铺陈,既不求极致物象,也不求虚无的抽象。在布局上于平满中求空灵,在浓墨重彩中着意美感,不经意间竟也入率性自然的境界。尤其是独特的用光,更使其作品大放异彩,与以灰暗色调为主的传统文人画拉开了距离。
观看焦书晖的彩墨画作品,不论是江南风景还是中原村寨,无论是芦丛苇荡还是野花蔓草,都是那么温暖、阳光、清新、恬静、平和,不急不躁、悠然自得,从容而安定。
画为心声,这样的画面是焦书晖个人素养的自然流露与良好创作心态的自由表达。
彩墨画的发展道路一直在探索之中,也一直存在争议。
艺术评论家王平曾说,近百年的艺术实践证明,彩墨画创作作为传统中国画在当下发展的一个样式,他首先要做的是顺应当代人的审美需要。传统中国画的欣赏需要较高的文化修养,纯粹传统中国画的欣赏越来越“阳春白雪”,越来越“曲高和寡”。彩墨画应该走大众化的审美道路,既要照顾到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又要跟上现代人的审美时尚。这是整个文化社会的自然选择,就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就象“通俗歌曲”比“美声唱法”流行一样,这种兴替没有什么值得伤感甚至引发“今不如古”的感慨的必要。“笔墨当随时代”,“文章合为时而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潜变,不是堕落,而是文化的自然选择。
王平的说法有些绝对,对传统中国画来说,彩墨画的兴起不是取代而是增添了新的品种。
不敢说焦书晖的彩墨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和境界,但是他在绘画中强调的现代审美和时代发展的节拍是吻合的,因此他的艺术探索和创作实践也是值得肯定而有意义的。
焦书晖的大学生涯是在苏州度过的,受到过苏州人文精神的浸润与熏陶。
苏州有个沧浪亭,亭前有副很著名的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这副对联可以用来形容焦书晖的彩墨画,在苍蔚郁深、古朴清旷的山水间,似乎隐约看见古人、今人的身影徐徐而来,清者自清,俗者自俗,全在一个“愿”字。
在雾霾锁城、空气呛人的都市里,看了焦书晖的彩墨画,仿佛是进行了一次从五脏六腑到精神的“清肺”。
给点色彩就温暖,有了阳光更灿烂。